【但求问心无愧上一句】一、
“但求问心无愧”是一句常见于古文或现代语境中的表达,常用于强调一个人做事只要内心无愧,便无需在意他人评价或结果。然而,这句话的上一句是什么呢?在传统文学中,这句常与“但求问心无愧”连用的句子是“行有不得”,出自《孟子·尽心上》。
“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;但求问心无愧。”这是古人面对挫折时的一种自我反思与坚持原则的态度。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了儒家“内省”的精神,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。
为了更清晰地展示“但求问心无愧”这一句的来源及其上下文关系,以下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整理和说明。
二、表格展示
原文出处 | 出处书籍 | 句子内容 | 上一句 | 下一句 | 含义解释 |
行有不得 | 《孟子·尽心上》 | 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 | —— | 但求问心无愧 |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,应从自身找原因;即使结果不理想,也要保持内心的坦然与正直。 |
但求问心无愧 | —— | 但求问心无愧 | 行有不得 | —— | 不管结果如何,只要自己没有做错事,就无愧于心。 |
三、补充说明
“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”强调的是面对失败或困境时,不应怨天尤人,而应反省自身。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,鼓励人们从自身出发寻找问题根源,而不是责怪外界环境或他人。
而“但求问心无愧”则是在这种自我反省的基础上,进一步强调了道德操守的重要性。它告诉我们,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成功或他人的认可,而在于内心的安宁与正直。
这两句话结合起来,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:面对困难时要自省,面对选择时要坚守良知。
四、结语
“但求问心无愧”虽为一句简短的话,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。其上一句“行有不得”不仅为整句话提供了语境,也深化了其内涵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种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,始终保持一颗真诚、正直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