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养竹记翻译及原文】一、
《养竹记》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篇散文,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庐山脚下种植竹子的经历和感悟。文章通过描写竹子的生长环境、形态特征以及其象征意义,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。
文中不仅有对竹子外在形象的描绘,还借竹子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与情怀,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、安于清静的生活态度。全文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哲理性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元和二年,予宦游于江西,居庐山之下。 | 元和二年,我到江西做官,住在庐山脚下。 |
居数月,见山中多竹,遂买地种之。 | 居住几个月后,发现山中有很多竹子,于是买地种下。 |
竹性耐寒,不择地而生,其根深,其叶密,其节劲。 | 竹子耐寒,不挑剔生长环境,根深,叶密,节硬。 |
予爱其清雅,因以“养竹”为记。 | 我喜爱它的清雅,因此以“养竹”为题写这篇文章。 |
或问曰:“君何好竹?” | 有人问:“您为什么喜欢竹子?” |
曰:“吾爱其质,不为风霜所屈;吾爱其节,不为利禄所移。” | 回答说:“我喜爱它的品质,不被风霜所屈服;喜爱它的节操,不被利益所动摇。” |
吾尝谓人曰:“君子之德,如竹之节,外直中空,虚心而有节。” | 我曾对人说:“君子的品德,就像竹子的节一样,外表正直,内心空虚,虚心且有节操。” |
今予养竹于山,非为利也,实为志也。 | 如今我在山中种竹,不是为了谋利,而是为了志向。 |
愿与竹共老,不求富贵,但求心安。 | 希望与竹子一同老去,不追求富贵,只求内心安宁。 |
三、文章特点总结
- 语言简练:文章用词朴实,没有华丽辞藻,却富有感染力。
- 寓意深刻:通过竹子的特性,隐喻人的品格与理想。
- 情感真挚: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。
- 结构清晰:先述事,再抒情,最后明志,层次分明。
四、结语
《养竹记》虽短,却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。它不仅是对竹子的赞美,更是对高尚人格的礼赞。读此文,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坚定,也让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态度有所启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