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河间游僧文言文翻译及注释】《河间游僧》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,出自清代学者纪昀的《阅微草堂笔记》。文章通过一个游方僧人的故事,揭示了人性中善与恶、真与假的对比,具有深刻的寓意。
一、原文
河间有游僧,性狡黠,常以幻术惑人。一日,遇一老者,问曰:“汝何术?”僧曰:“我能化金。”老者笑曰:“吾亦能化金。”僧怒曰:“汝何术?”老者曰:“我无术,惟心正耳。”
二、翻译
河间有一位游方僧人,性格狡猾,常常用幻术来迷惑他人。有一天,他遇到一位老人,老人问他:“你有什么本事?”僧人回答:“我能把东西变成金子。”老人笑着说:“我也能变金子。”僧人愤怒地问:“你有什么本事?”老人说:“我没有本事,只是心地正直罢了。”
三、注释
词语 | 注释 |
河间 | 地名,今河北省河间市 |
游僧 | 流动的和尚,四处云游的僧人 |
狡黠 | 聪明而狡猾,带有贬义 |
幻术 | 一种魔术或骗术,常用于迷惑人 |
化金 | 把其他东西变成金子,比喻骗取钱财或虚假能力 |
心正 | 心地善良、正直 |
四、总结
《河间游僧》虽篇幅简短,却寓意深刻。文中通过僧人与老者的对话,揭示了一个道理: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技巧或手段,而在于内心的正直与真诚。僧人虽然掌握“幻术”,但终究是虚伪的;而老者虽无“术”,却因心正而赢得尊重。这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中那些依靠欺诈谋生的人的批评,也表达了对道德修养的重视。
该文语言简练,结构紧凑,体现了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一贯的风格,既有文学性,又有思想深度。
《河间游僧》通过一个简单的对话,传达了深刻的道理: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技巧,而在于内在的品德。文章虽短,但寓意深远,值得深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