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朝花夕拾好词好句好段】《朝花夕拾》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,收录了他1926年所写的十篇散文,记录了他童年、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,语言朴实细腻,情感真挚动人。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,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。
以下是对《朝花夕拾》中“好词、好句、好段”的总结与整理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精华所在。
一、好词汇总
序号 | 好词 | 出处 | 释义/作用 |
1 | 热烈 | 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 | 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|
2 | 悠然 | 《五猖会》 | 描写心情闲适 |
3 | 灵魂 | 《阿长与〈山海经〉》 | 形容人物内心世界 |
4 | 温柔 | 《藤野先生》 | 描述老师的性格 |
5 | 落寞 | 《范爱农》 | 表现人物孤独感 |
6 | 静谧 | 《小引》 | 描绘回忆的氛围 |
7 | 真诚 | 《父亲的病》 | 表达对亲情的态度 |
8 | 痛苦 | 《琐记》 | 反映成长中的挣扎 |
9 | 深刻 | 《无常》 | 描述社会现象的批判 |
10 | 沉思 | 《二十四孝图》 | 表达对传统观念的反思 |
二、好句摘录
序号 | 好句 | 出处 |
1 | “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,全体都震悚起来。” | 《阿长与〈山海经〉》 |
2 | “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,得到一个最黑最黑,最黑的梦。” | 《琐记》 |
3 | “我有一时,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:菱角、罗汉豆、茭白、水红萝卜,以及又酸又甜的杨梅。” | 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 |
4 | “我总以为她是个粗人,但她的思想却比许多读书人还要深。” | 《阿长与〈山海经〉》 |
5 | “我那时觉得这实在不大像人话,倒像鬼话。” | 《二十四孝图》 |
6 | “我至今记得,那是一个将夜未夜的黄昏,竟有点异样的感觉。” | 《五猖会》 |
7 | “我总要寻出一些特别的字眼来,以表达我的悲哀。” | 《父亲的病》 |
8 | “我那时也是和现在一般,觉得‘死’是极平常的事。” | 《范爱农》 |
9 | “我那时还做着一种幼稚的幻想,以为只要读得多了,就一定可以变得聪明。” | 《琐记》 |
10 | “我似乎觉得,这世上的人们,都是彼此陌生的。” | 《无常》 |
三、好段赏析
序号 | 好段内容 | 出处 | 赏析 |
1 | “不必说碧绿的菜畦,光滑的石井栏,高大的皂荚树,紫红的桑葚;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,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,轻捷的叫天子(云雀)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。” | 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 | 运用排比句式,描绘出童年的自然世界,充满画面感和童趣。 |
2 | “我总疑心这也许是《山海经》里的故事,又疑心是那些老祖母讲的,但无论如何,我确信这是她自己买的。” | 《阿长与〈山海经〉》 | 表现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与敬重,语言朴素却感人至深。 |
3 | “我那时觉得这实在不大像人话,倒像鬼话。然而,这却是我们乡下人的家常饭。” | 《二十四孝图》 | 通过对比,讽刺封建礼教的荒谬,语言幽默而富有批判力。 |
4 | “我那时也并不知道这所谓‘鬼’是什么东西,只是觉得它很可怕,而且似乎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感。” | 《无常》 | 描写对“无常”这一形象的感受,引发对生死、命运的思考。 |
5 | “我那时觉得这实在不大像人话,倒像鬼话。然而,这却是我们乡下人的家常饭。” | 《二十四孝图》 | 通过对比,讽刺封建礼教的荒谬,语言幽默而富有批判力。 |
四、结语
《朝花夕拾》是一部充满温情与反思的作品,既有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,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。通过对“好词、好句、好段”的整理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文字魅力和思想深度。无论是学生还是文学爱好者,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与感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