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敛声屏息的词语解释敛声屏息的词语解释是什么】一、
“敛声屏息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在某种情境下,因紧张、害怕或专注而停止说话、屏住呼吸的状态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人物在特定场合下的心理状态,如在关键时刻、紧张场面中表现出极度的安静和克制。
该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:“敛声”指收敛声音、不说话;“屏息”指抑制呼吸、不发声。整体表示一种高度专注、压抑情绪的状态,常见于文学作品或日常表达中,强调人物内心的紧张与谨慎。
二、词语解释表
词语 | 拼音 | 释义 | 用法举例 | 出处 |
敛声屏息 | liǎn shēng bǐng xī | 收敛声音,屏住呼吸,形容极度安静或紧张的状态 | 他站在台上,敛声屏息,生怕说错一句话。 | 《红楼梦》等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使用 |
敛声 | liǎn shēng | 收敛声音,不说话 | 他敛声不语,只在一旁观察。 | — |
屏息 | bǐng xī | 抑制呼吸,不发出声音 | 她屏息凝神,等待那一刻的到来。 | — |
成语结构 | — | 联合式成语,由两个动词短语构成 | — | — |
三、注意事项
- “敛声屏息”多用于书面语,尤其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较为常见。
-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不能随意套用,否则可能显得生硬或不自然。
- 在口语中,可以用“屏住呼吸”、“不敢出声”等更通俗的说法替代。
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,可以清晰地了解“敛声屏息”这一成语的含义、用法及相关词汇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表达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