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掣肘的意思】“掣肘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,常用于描述在做事过程中受到阻碍或牵制的情况。它原本是物理动作的比喻,后来引申为在工作、决策或行动中受到来自外部或内部的限制,导致无法顺利推进。
一、词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词性 | 动词/名词 |
拼音 | chè zhǒu |
字面意思 | “掣”意为拉、扯;“肘”是手臂的关节部分。合起来指拉住别人的胳膊肘,使其不能自由活动。 |
引申义 | 比喻在做事情时受到外力的牵制或干扰,难以顺利进行。 |
常见用法 | 多用于形容工作、政策、计划等因外部因素而受阻。 |
二、常见用法与例句
句子 | 解析 |
他本想推行新政策,但被上级频繁干预,真是掣肘。 | 表示因上级干涉而无法顺利执行计划。 |
这个项目之所以进展缓慢,是因为团队内部意见不统一,互相掣肘。 | 表示内部矛盾导致效率低下。 |
他在谈判桌上屡遭对手掣肘,最终未能达成协议。 | 表示对方故意设置障碍,影响结果。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阻挠、牵制、妨碍、制约 |
反义词 | 支持、配合、协助、顺遂 |
四、使用场景
“掣肘”多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,如:
- 政治领域:政策实施受阻
- 商业管理:项目推进困难
- 个人发展:遇到人为阻力
- 公共事务:政策落实受阻
五、总结
“掣肘”一词形象地表达了在行动中受到外界干扰或限制的状态。它不仅可用于描述具体的行为,也可用于抽象层面的表达,如制度、政策、人际关系等。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表达“受阻”这一概念。
原创声明:本文内容基于对“掣肘”一词的深入分析和整理,结合实际语境和用法,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,确保内容真实、原创、易于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