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曹刿论战原文是什么】《曹刿论战》是《左传》中的一篇著名历史散文,讲述了春秋时期齐鲁长勺之战中,曹刿向鲁庄公献策,最终帮助鲁国以弱胜强的故事。文章语言简练,寓意深刻,体现了“取信于民”和“把握战机”的战略思想。
一、原文
《曹刿论战》出自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,全文共285字,
> 曹刿问战
> 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公将战,曹刿请见。其乡人曰:“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”刿曰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遂入见。
>
> 公与之乘
> 公与之乘,战于长勺。公将鼓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齐人三鼓。刿曰:“可矣。”齐师败绩。公将驰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,曰:“可矣。”遂逐齐师。
>
> 论战之理
> 既克,公问其故。刿对曰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夫大国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
二、原文关键信息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文章出处 | 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 |
作者 | 左丘明(传统认为) |
朝代 | 春秋时期(公元前684年) |
主要人物 | 曹刿、鲁庄公、齐军 |
战争背景 | 齐国攻打鲁国,双方在长勺交战 |
核心思想 | “取信于民”、“把握战机”、“士气决定胜负” |
主要情节 | 曹刿两次劝阻鲁庄公进攻,最终取得胜利 |
历史意义 | 展现了军事谋略与政治智慧的结合 |
三、总结
《曹刿论战》虽然篇幅不长,但内容精炼,逻辑严密,充分展现了古代战争中“民心”与“时机”的重要性。曹刿作为平民出身的智者,凭借冷静分析和敏锐判断,在关键时刻影响了战局,成为后世推崇的典范。
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历史价值,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,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