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唇亡齿寒文言文译文】“唇亡齿寒”是一个源自《左传》的成语,常用来比喻双方关系密切,利害相关,一方受损,另一方也会受到影响。该成语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谚曰:‘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。’”其意为嘴唇没有了,牙齿就会感到寒冷,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。
一、文言原文及白话翻译
文言原文 | 白话翻译 |
谚曰:“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。” | 俗话说:“车轮与辅(车轴)互相依存,嘴唇没了,牙齿就会感到寒冷。” |
公曰:“晋,吾宗也,岂害我哉?” | 晋国是我们的同姓国家,怎么会加害于我们呢? |
对曰:“太伯、仲雍,大王之子也,逃奔荆蛮,而以吴为氏。今晋之灭虞,虞之亡也,不亦宜乎!” | 回答说:“太伯、仲雍是大王的儿子,他们逃到荆蛮,后来以吴为姓。如今晋国灭亡虞国,虞国的灭亡,不是很自然吗!” |
二、
“唇亡齿寒”这一成语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,讲述的是晋国借道虞国攻打虢国,最终导致虞国被灭的故事。文中通过“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”的比喻,强调了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。
在古代,诸侯国之间往往有复杂的联盟与敌对关系,一个国家的衰落或灭亡,往往会牵连到其他相邻国家。因此,“唇亡齿寒”不仅是一种形象的比喻,更是一种深刻的处世智慧。
三、成语应用与现实意义
应用场景 | 实际例子 |
国家间关系 | 两国签订友好条约,互为盟友,若其中一国遭难,另一国会伸出援手。 |
企业合作 | 两家公司合作开发项目,一旦一方出现问题,另一方也将受到牵连。 |
家庭关系 | 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密,若一方生病,另一方必然关心照顾。 |
四、结语
“唇亡齿寒”不仅是历史典故,更是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道理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、社会环境或国际局势时,要具备全局意识,认识到彼此之间的关联性。只有相互扶持、共同进退,才能实现长久的稳定与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