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杯盘狼藉是什么意思】“杯盘狼藉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宴席结束后场面混乱、杂乱无章的状态。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酒宴之后的狼狈景象,带有贬义色彩,也常用来比喻事情处理得不好,结果一团糟。
一、成语释义
成语 | 杯盘狼藉 |
拼音 | bēi pán láng jí |
出处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则夜起,饮帐中。有美人名虞,常幸从;骏马名骓,常骑之。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’歌数阕,美人和之。项王泣数行下,左右皆泣,莫能仰视。”(后人引申为宴会散后的混乱) |
释义 | 原指酒宴后杯盘散乱、凌乱不堪,现多用来形容场面混乱或事态失控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多用于书面语 |
近义词 | 杂乱无章、一塌糊涂、七零八落 |
反义词 | 井然有序、整齐划一、秩序井然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使用示例 |
宴会结束 | 酒店的宴会厅里,杯盘狼藉,服务员正在收拾残局。 |
情况混乱 | 会议结束后,会议室一片狼藉,大家都不愿承担责任。 |
比喻失败 | 项目因管理混乱而杯盘狼藉,最终以失败告终。 |
三、成语延伸理解
“杯盘狼藉”虽然字面是描述酒宴后的场面,但现代汉语中更多地被引申为一种对整体局面的描写,强调的是“混乱”与“无序”。它不仅适用于物理空间的混乱,也可以用来形容心理状态、社会现象甚至国家治理等层面的失序。
在文学作品中,这一成语常用于渲染一种萧条、衰败或失败的氛围,增强语言的表现力。
四、总结
“杯盘狼藉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原本描绘的是宴席后的混乱景象,现在广泛用于形容各种场合下的混乱状态。其使用范围广泛,既可以用于具体场景,也可以用于抽象比喻。掌握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文化中的表达方式,并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灵活运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