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揆情度理的成语解释及意思】“揆情度理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道理来判断、处理问题。这个成语强调了理性分析与情感理解相结合的重要性,适用于多种生活和工作场景。
一、成语解释
成语: 揆情度理
拼音: kuí qíng dù lǐ
出处: 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夫观其文辞,可以知其志;察其言而揆情度理,可以见其心。”
释义: 根据情理来推断、衡量事情的合理性。即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,结合事理进行判断。
二、成语含义及用法
项目 | 内容 |
词性 | 动词性成语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或褒义 |
使用场合 | 用于描述对事物进行合理分析、判断时的思维方式 |
近义词 | 审时度势、合情合理、通情达理 |
反义词 | 强词夺理、胡搅蛮缠、不顾情理 |
结构 | 联合式(“揆情”与“度理”并列) |
三、使用示例
1. 他为人处世一向揆情度理,从不感情用事。
2. 这件事需要揆情度理地分析,不能只凭主观臆断。
3. 在处理纠纷时,应该先揆情度理,再做决定。
四、成语的文化意义
“揆情度理”不仅是一种处世智慧,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“以理服人”的思想。它强调在面对复杂问题时,既要考虑现实情况,也要遵循基本的道理,做到既讲情又讲理,避免偏颇或极端。
五、总结
“揆情度理”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,强调在实际生活中要结合情理进行判断与决策。它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,也广泛应用于管理、法律、教育等多个领域。掌握这一成语的含义与用法,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思维深度与判断力。
成语 | 揆情度理 |
拼音 | kuí qíng dù lǐ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释义 | 根据情理来推断、衡量事情的合理性 |
用法 | 表示理性分析与情感理解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|
含义 | 强调在处理问题时应兼顾事实与道理 |
通过理解和运用“揆情度理”,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理性、成熟地应对各种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