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抱残守缺什么意思】“抱残守缺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固守旧有的观念、制度或事物,不愿接受新思想、新方法,即使这些旧的东西已经不适用或有缺陷。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,强调的是因循守旧、缺乏创新精神。
一、成语释义
| 词语 | 解释 |
| 抱残 | 拥抱残破的旧物 |
| 守缺 | 守住缺失的部分 |
| 成语整体含义 | 指固守旧有、不合时宜的事物,不愿更新或改变 |
二、来源与出处
“抱残守缺”最早出自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刘歆传》:“今学者多好苟说,夸毗以自媚于世,此真所谓‘抱残守缺’者也。”
后来被广泛用于批评那些不思进取、墨守成规的人。
三、用法与例句
| 用法 | 示例 |
| 作谓语、定语 | 他总是抱着老一套,不肯接受新事物,真是抱残守缺。 |
| 作宾语 | 他对新技术毫无兴趣,完全是抱残守缺的表现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| 类型 | 词语 |
| 近义词 | 墨守成规、因循守旧、故步自封 |
| 反义词 | 推陈出新、革故鼎新、与时俱进 |
五、使用场景
- 学术领域:指研究者只关注旧资料,不进行创新。
- 企业管理:形容企业不适应市场变化,拒绝改革。
- 个人发展:指一个人不学习新知识,停留在过去的状态。
六、总结
“抱残守缺”是一个具有强烈批评意味的成语,提醒人们要勇于打破旧有框架,积极拥抱变化和进步。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,保持开放和创新的心态尤为重要。避免成为“抱残守缺”的人,才能不断前行、实现自我提升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