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蜀中九日古诗的意思】“蜀中九日”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五言绝句,全诗为:
> 《蜀中九日》
> 九月九日望乡台,
> 他席他乡送客杯。
> 人情已厌南冠而,
> 雁自南来人自北。
这首诗写于作者在蜀地(今四川)过重阳节时,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身处异乡的孤独感。
一、诗歌
《蜀中九日》是一首典型的思乡诗,描绘了诗人在异乡过重阳节时的所见所感。诗中通过“九月九日”这一传统节日,引出对家乡的怀念,并借“雁”这一意象表达南北相隔的无奈与惆怅。
- 第一句:“九月九日望乡台”,点明时间与地点,诗人登上高台遥望故乡。
- 第二句:“他席他乡送客杯”,说明自己在异乡与他人共饮,却无法摆脱孤寂。
- 第三句:“人情已厌南冠而”,表达对异乡生活的厌倦,渴望回归故土。
- 第四句:“雁自南来人自北”,以雁南飞象征归乡之路,而人却只能北行,突显思乡之苦。
二、诗文意思对照表
| 原句 | 译文 | 意象与情感 |
| 九月九日望乡台 | 在九月九日这天,我登上望乡台 | 点明时间和地点,表达思乡情绪 |
| 他席他乡送客杯 | 在异乡的宴席上,送别客人 | 表现身处异地的孤独与寂寞 |
| 人情已厌南冠而 | 对异乡的生活已经感到厌倦 | 表达对漂泊生活的不满 |
| 雁自南来人自北 | 大雁从南方飞来,而人却往北走 | 用大雁归乡对比人不能归,突出思乡之痛 |
三、创作背景简述
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,才华横溢,但一生仕途坎坷。他曾因触怒权贵被贬,后辗转于各地。此诗作于他在蜀地任职期间,正值重阳节,面对佳节思亲,写下此诗,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漂泊的感慨。
四、总结
《蜀中九日》虽短,却情感真挚,语言凝练,体现了王勃对家乡的眷恋与对命运的无奈。诗中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的结合,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思乡氛围,是古代思乡诗中的佳作。
如需进一步分析其他古诗或了解王勃的其他作品,欢迎继续提问。


